您的位置: 首页 >> 新闻中心 >> 检测问题

建筑物沉降观测方法与步骤

作者:钧测检测鉴定   发布时间:2024-10-31 13:56:37 人气:1

1-191029104351102.jpg

在建筑工程领域,建筑物沉降观测是一项至关重要的工作,它直接关系到建筑物的安全使用与耐久性。随着工业与民用建筑的快速发展,建筑物的高度、规模和复杂性不断增加,对地基和基础的要求也愈发严格。沉降观测作为确保建筑物稳定性和安全性的重要手段,其重要性日益凸显。本文将从沉降观测的概念、目的、方法、实施要点及数据分析等方面进行详细阐述。

一、沉降观测的概念与目的

沉降观测,英文名称Building Axis Survey或Settlement Observation,是指在建筑物施工过程中及投产后,通过设置的观测点与固定水准点进行定期测量,以监测建筑物及其地基的沉降情况。其目的是及时掌握建筑物的沉降量、沉降差及沉降速度,评估建筑物的稳定性和安全性,为建筑设计、施工及使用提供科学依据。

沉降观测的目的主要包括:

1. 确保建筑安全:通过监测及时发现建筑物的不均匀沉降现象,避免因沉降导致的结构破坏或功能受损,保障建筑物及其使用者的安全。

2. 指导设计与施工:为建筑设计提供实际沉降数据,优化设计方案;在施工过程中,根据沉降情况调整施工工序,预防不均匀沉降的发生。

3. 提供科研资料:沉降观测数据是建筑科学研究的重要资料,有助于深入了解地基变形规律,推动相关技术的发展。

二、沉降观测的方法

沉降观测主要采用几何水准测量方法,也可根据具体条件选择静力水准测量方法。观测工具主要包括精密水准仪、经纬仪、全站仪等高精度测量仪器,以及配套的铟钢水准尺或精密工程水准尺。

观测过程一般分为以下几个步骤:

1. 确定观测对象和观测点:选择需要进行沉降观测的建筑物或构筑物,根据建筑物的结构形式、地基条件及地质情况,合理布设沉降观测点。观测点应设置在能够敏感反映建筑物基础变形的位置,如建筑物的四角、大转角处、沉降缝两侧等。

2. 设置基准点:在远离建筑物且地质稳定的地方设置基准点,用于校准观测数据,确保测量结果的准确性。

3. 安装观测仪器:在观测点上安装水准仪、经纬仪等测量仪器,并进行初步调试,确保仪器处于正常工作状态。

4. 定期观测:按照预定的观测周期(如每月、每季度或每年)对观测点进行测量,记录观测数据。观测时应采用闭合圈法或往返闭合法进行,确保测量结果的可靠性。

5. 数据处理与分析:对观测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,计算建筑物的沉降量、沉降差及沉降速度,评估建筑物的稳定性和安全性。同时,绘制沉降曲线图、荷载-时间-沉降量曲线图等,为后续工作提供科学依据。

三、沉降观测的实施要点

1. 观测点设置合理:观测点的布设应能全面反映建筑物及地基的变形特征,并考虑地质情况及建筑结构特点。对于高层建筑或复杂结构建筑,应增加观测点的数量,以提高观测结果的准确性。

2. 仪器精度要求高:沉降观测使用的测量仪器应具有高精度和稳定性,并定期进行校准和维护,以确保测量结果的准确性。

3. 观测周期合理:观测周期应根据建筑物的施工进度、地基条件及沉降速度等因素确定。在施工阶段,应随施工进度及时进行观测;在使用阶段,应根据地基土类型和沉降速度大小确定观测次数。

4. 数据记录与处理及时:观测数据应及时记录和处理,避免数据丢失或错误。同时,应对观测数据进行深入分析,及时发现并处理异常情况。

5. 报告编写规范:沉降观测报告应包含观测对象的基本信息、观测数据、分析结果及结论等内容,报告编写应规范、清晰、准确,以便于后续分析和使用。

四、沉降观测数据分析与应用

沉降观测数据的分析是评估建筑物稳定性和安全性的关键步骤。通过对观测数据的分析,可以计算出建筑物的沉降量、沉降差及沉降速度等参数,进而评估建筑物的稳定性和安全性。

在数据分析过程中,应注意以下几点:

1. 沉降量分析:分析各观测点的沉降量及其变化趋势,判断建筑物的整体沉降情况。对于沉降量较大的观测点,应重点关注其变化趋势,及时采取措施进行处理。

2. 沉降差分析:分析相邻观测点之间的沉降差,评估建筑物的不均匀沉降情况。不均匀沉降是导致建筑物结构破坏的主要原因之一,因此应重点关注并采取措施进行处理。

3. 沉降速度分析:分析沉降速度的变化趋势,判断建筑物是否进入稳定阶段。沉降速度逐渐减小并趋于稳定是建筑物沉降趋于稳定的标志之一。

根据沉降观测数据的分析结果,可以制定相应的处理措施,如加固地基、调整施工工序、增设支撑结构等,以确保建筑物的稳定性和安全性。同时,沉降观测数据也是建筑科学研究的重要资料之一,可以为相关领域的研究提供有力支持。